退出演示
1 / 17

AI时代商业组织的新范式

从产品中心到人中心

深度实践

2025年

开源的悖论

为什么我们选择开源策略?一家刚刚成立的公司,难道不应该首先考虑如何通过技术赚钱吗?

这看似一个违反商业直觉的决策,却恰恰体现了AI时代商业逻辑的根本转变。

技术差距的压缩

在AI时代,技术这种具象的、执行层面的价值差距已经被极度压缩。

技术门槛降低

AI工具使个人或小团队也能完成过去需要专业团队才能做的工作

资源民主化

高质量模型和工具的普及使得技术资源不再是壁垒

执行速度提升

从创意到产品的转化速度加快,缩小了大小组织间的效率差距

如果技术不再是区分性优势,那么什么将成为新的商业竞争核心?

影响力的形式

思想影响力

产生有感染力的理念

关系影响力

建立强连接的信任网络

社群影响力

凝聚共同愿景的团体

环境影响力

创造促进创新的场域

新型资本形式

影响力资本

思想领导力和注意力占有率

信任资本

透明度和一致性

关系资本

深度理解和连接能力

意义资本

创造目的感的能力

人类注意力的稀缺性

未来社会生产力会发生质的改变,但不变的是人类注意力的总量。

注意力总量恒定

每人每天活跃时间有限,无法通过技术扩展

信息处理带宽有限

人类同时只能真正关注有限的信息源

信任建立需要时间

建立深度连接仍然需要一致性和时间积累

谁能获得并保持人们的注意力和信任,谁就能在商业上取得成功。

注意力经济的放大

内容过剩

内容生产门槛进一步降低,信息过载更严重

筛选困难

人们更难分辨高质量内容,需要依赖可信任的信息源

注意力稀缺

有限的注意力面对几乎无限的内容选择

互联网时代已经验证了注意力经济的价值,而AI时代将进一步放大这种效应。

人中心的商业模式

传统商业模式以生产力、以产品为中心,而未来则是以人为中心,因为人是价值创造的根源,人的注意力是最宝贵资源。

传统商业模式

产品中心

人服务于产品

优化生产线

按产品划分部门

AI时代商业模式

人中心

产品服务于人的创造力

优化人的创新环境

网状组织结构

关系价值高于交易价值

社区归属感成为核心价值主张

追求连接深度而非简单的用户数量

网状组织结构

我们提出了一种适应AI时代的组织结构,即每个成员都是一个中心,成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行创新,而所有的生产工作都交给AI去执行。

成员
创新路径
问题定义
跨界连接
意义创造
AI协作
影响力路径
思想影响
关系影响
社群影响
环境影响

只创新不传播 → 闭门造车,价值无法放大

只传播不创新 → 成为"大忽悠",失去实质内容

有机生长模式

这种以人为中心的十字结构可以通过影响力获取新的成员,新的成员又会在不同的领域发展创新力和影响力,相互作用,最终形成网状结构。

磁场效应

每个人的影响力成为吸引新节点的磁场

多元视角

新加入的成员带来新的创新视角和新的影响力网络

价值连接

连接基于共同愿景、能力互补和信任关系

分形结构

整体呈现分形结构,可以无限扩展同时保持高凝聚力

开源的必然性

技术力相比于创新力和影响力,在未来起到的作用会降低很多,影响力作用占比增大。那么技术开源则是一个顺其自然的事情。

传统开源策略

技术共享

成本降低

技术验证

AI时代开源策略

影响力扩张

生态构建

信任建立

开源的三重效应

影响力放大器

扩大思想和产品的传播范围和速度

信任催化剂

透明度建立初始信任,降低客户进入门槛

人才磁石

吸引共鸣于组织理念的人才,形成自我强化的创新循环

新商业模式

通过开源获取影响力

通过影响力获取客户注意力

通过定制化服务创收

从"销售产品"到"提供会员资格"

单次交易

关系价值

产品购买

长期参与感

个体客户

社区归属感

模式案例

开源核心技术

高价值专业服务

可持续商业模式

AI时代商业组织的新范式

AI时代的商业组织将经历从"产品中心"到"人中心"的根本转变。

技术差距被极度压缩,影响力成为关键竞争力

人类注意力的恒定性使其成为最宝贵资源

组织结构从金字塔变为以人为节点的网状结构

开源从技术策略上升为影响力战略

未来的商业领导者需要掌握这种新范式,在人类创造力影响力技术能力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构建既有创新活力又有执行效率的组织形态。

谢谢

深度实践